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,將持續擔當國民經濟新增長的重要swag角色扮演,但體育用品行業處于市場深度洗牌的過程,唯有建立核心優勢才有可能把握好這一歷史契機。 ——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聚焦“升級”和“體驗” 自國務院46號文件以來,無論體育產業還是體育用品業都迎來了一個“黃金時代”。在22日舉行的2017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上,各界體育產業和體育用品業專家在肯定整個行業前景的同時,更多探討的是現有問題和未來趨勢,加快轉型升級、注重消費體驗成為他們給出的方案。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既欣喜于行業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,也認為目前體育用品業的低品質、低附加值、低效益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還非常多,轉型升級勢在必行,否則就走不快,走不遠,更走不好。 他提出要推動六個升級,即產業結構、價值鏈、功能、品牌、質量和生產方式的升級。要以創新為動力,大力發展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的體育用品產業,從總體結構上還要大力發展冰雪裝備產業。生產銷售方式上,要用好互聯網和大數據,逐步推行個性化定制和生產,開拓渠道。 “跟國外同行聊天,他們認為中國體育用品業在生產這個環節是很不錯的,量大,但真正的附加值只有30%左右在我們手上,多數都在國外,這種狀況急需改變,”趙勇說,“要抓好‘微笑曲線’的兩端,下大工夫來抓體育用品的創意、設計、新產品的研發和線上線下的銷售。” 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席李樺認為,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,將會持續擔當國民經濟新增長的重要角色,但更需要看到,體育用品行業處于優勝劣汰加速、市場深度洗牌的過程,對于各方而言唯有加快升級步伐、真正建立核心優勢才有可能把握好這一歷史契機。 對此他分享了自己的四個觀點。一,發力工匠精神,加速核心競爭力升級。二,攜手推進標準化工作,構建行業健康發展基礎。三,兼顧渠道下沉與電商平臺,探索新零售新發展。第四,聚焦體育消費升級趨勢,搶抓戰略先手。“運動消費品已從相對匱乏時期的‘有沒有’,升級為消費更多樣、專業、細分的‘好不好’,回歸運動本源、聚焦細分市場成為重點突破方向。同時,行業也在更多融合新一代消費者、新中產人群的消費習慣特征。因此從業各方需要深入研究體育消費的新升級動向,洞察市場需求。” 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副總裁斯蒂芬妮·伯克特表示,我們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,其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一系列新技術的開發,這會帶來行業的轉型與轉變,但也為每一個參與者帶來了大量機遇。 她強調需要關注消費者的體驗,因為千禧一代的消費者更加關注用戶體驗,而不僅僅是付費購買不同產品,他們的健康意識也更強。她說,此前就有一位研究零售渠道的專家很有預見性地提出,在新興的零售渠道中可針對特定的人群舉辦各種培訓,提供各種定制化的產品,而目前世界著名的幾大體育運動品牌,不管是從紐約還是到上海都可以看到它們這種新渠道,即將部分的零售店鋪轉化為品牌體驗店。 這也是目前向專業零售商轉型的李寧公司的重點。經歷連續三年巨額虧損后,李寧公司終于在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,去年凈利潤達6.43億元人民幣。李寧公司董事長李寧當日在論壇表示:“我們和國內很多企業一樣,在中國越來越發達,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進入和國內品牌涌現以后,利潤空間就縮小了。過去這幾年國內體育用品的消費是在成長的,但是國際品牌獲得了很大收益空間,因為它們更接近于做專業的產品。所以改造李寧公司是希望公司能夠從同質化解脫出來,有一個新的增長方向。” 他表示,希望能將運動基因延續在公司里,打造李寧產品體驗、購買體驗和運動體驗。“把體驗給到用戶,和他們互動,做出一個有運動、科技和時尚體驗的產品,而不是一雙鞋子、一件衣服等。我們也希望用戶在購買上能有更多的一些體驗,包括互聯網的應用,店面的互動,獲得的其他一些服務。” 21日,上海地區最大的李寧品牌體驗店亮相“世博源”,不僅涵蓋了李寧旗下所有的產品及系列,還提供一對一鐵籠籃球區域、專業的跑姿測試設備、體成分測試儀、iRun跑步俱樂部的互動平臺、會員DIY定制服務并配備專業顧問給消費者提出建議。 李寧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中國還缺少對消費品零售的業態,至少是很初級和不成熟,這也是他們公司運營上碰到的難題。“零售業態里面涉及商品的規劃、渠道、貨品上架下架、物流,有一個體系。在中國沒有這種程序時,對我們來講就很辛苦,我們這邊既要做品牌,生產設計,那邊還要把東西賣出去。”他表示要在未來五年逐步改造公司商業模式,建立零售運營的平臺,“在此基礎上再去發揮,去創造我們的品牌、運動產品。”(新華社記者李麗、朱翃)
更多詳細資料:
文章来源:http://sports.sina.com.cn/others/others/2017-05-23/doc-ifyfkqks4520928.s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