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http://politics.gmw.cn/2016-04/05/content_19567192.htm
核心閱讀 為了節約土地資源、保護生態環境,節地葬、生態葬,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。 在江蘇省,不少地區修建骨灰集中存放堂,比原有的傳統安葬方式更加節省土地。花園般的公墓,破解了以往亂建墓、亂安葬的困局。 此外,樹葬、花葬、江葬等不留骨灰的生態葬也成為更多人的選擇。目前,南京市有近萬名逝者采用生態葬。 清明時節,祭掃逝者。 在土地資源緊張的今天,傳統的安葬方式對我們的墓地資源提出挑戰。節地葬、生態葬等新型安葬方式,給了我們另一種選擇。 墓園變花園,散墳搬遷節地千畝 3月27日,農歷二月十九,江蘇張家港市錦豐鎮三興片區的黃老太帶著兒女來“永安園”掃墓。 “永安園”是當地鎮級公益性骨灰堂,黃老太老伴的墳墓原來就在自家屋后的自留地里,去年冬天響應政府號召將其搬遷到了骨灰堂里,今年清明是全家第一次到墓園掃墓。在來時路上,黃老太還一直跟兒女們念叨:“你爸遷墳的那天,我生病下不了床,也沒去那個骨灰堂看看,心里一直不穩當,擔心他要怪我……”盡管兒女們安慰她,她還是抑制不住情緒,偷偷掉下了眼淚。 然而,當黃老太走進“永安園”的一瞬間,她怔住了,不住回頭問攙扶著她的兒子:“小華,我們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呀,這是放骨灰的地方嗎?這可真像個大花園啊。”兒女們都被老太太給逗樂了:“媽,這下你放心了吧,我們是把爸爸搬進公園了。” 黃老太將信將疑穿過一條長長的思念廊,進入一幢三層高的樓房,看著進門處大氣的玄關、潔凈透亮的地磚、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盆景,心中還是不相信。直至兒女把黃老太帶到了老伴的骨灰存放架前,她才確信。簡單祭拜后,黃老太緩緩地在長廊邊的石凳上坐下:“老頭子啊,你住在這里我放心了,看看這里的花、這里的樹,哪比花園里差啊,怪不得村里的人都把祖墳搬這里來了呢。”黃老太又轉向兒女叮囑道:“我走了以后,你們也把我送這里來,這地方我看著舒服。” 相比于傳統的墓葬,這種集中存放骨灰的節地葬節約了大量土地。張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長孫海介紹,該市從2007年起就推行節地生態葬,興建了17個鎮級公益性骨灰堂,實行散墳整治搬遷。目前全市散墳整治搬遷率已近100%,節約土地1200余畝。此外,該市在散墳整治搬遷中,還實行三代以上骨灰集中深埋,在經營性墓區和部分公益性骨灰堂開辟生態葬專區。 破亂葬困局,建好公墓做好服務 亂埋亂葬是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的一大原因。 2002年,常熟市梅李鎮投資千萬元資金,利用長江邊無法農耕的江灘,建成了占地265.5畝,墓穴5.9萬個的思親苑公墓。公墓有38個花壇葬區,兩幢三層高的骨灰存放堂。思親苑建成后不久,該鎮居民糜先生從未見過的祖先和爺爺、奶奶就成了第一批“搬遷者”。 “要是在前幾年,農村人接受不了這樣的方式。”糜先生介紹說,思親苑綠樹成蔭,平坦的水泥甬道、格子化的墓穴,潮涌的泥土里還帶著長江里特有的味道。祖父母幾十年來葬在亂墳堆里,如今在這里有專人管理,路臟了有人掃,草長了有人拔,比之前好多了。[責任編輯:廖慧]12下一頁尾頁21
關鍵字標籤:金寶山塔位帶看
|